第六十二章社区来访_超级月嫂
笔趣阁 > 超级月嫂 > 第六十二章社区来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十二章社区来访

  笃…笃

  门外有敲门声,苏越走到门前觉得奇怪,这谁呀?

  笃…笃

  又是两声敲门声。

  苏越不愿意开门,因为根本没有预约。

  笃…笃

  苏越放下在厨房手里的活,出来开了门,发现是两个年轻的女性;一高一矮,一胖一瘦,只见高的手里拿着本子;矮的肩背小药箱,站在门前不停地敲门。

  “你们是?”

  高个子女人说:“对不起!我们是红泥社区的工作人员,须对辖区内的新增人口进行上面量血压和气温…”

  苏越疑惑,“没有人发烧呀?”

  矮个子女人指着手里的册子,“是做一个新生儿登记。”

  “哦!有预约吗?”

  高个子回到,“有的。昨天给章晓纯打过电话,她知道我们要来。我给你介绍一下,我姓张,她姓李。今天专门采取新生儿信息,需要亲自上门,所以请给予方便…”

  “奥!好!请稍等,我核实一下。”

  苏越返回章晓纯卧室,“社区来人说要上门登记。有两个女士,一个姓张,一个娃李。不能满月后去社区登记吗?”

  ”奥!预约有这回事。我也不知道社区工作做这么细致…让她们进来吧!”原来章晓纯知道这事。

  苏越回到门口赶紧把社区的工作人员让进屋子里,并客气地道歉。

  “对不起!你们辛苦了快进屋来,快面冷。”

  高个女人则说:“今天是有点冷,这是今年最寒冷的天气;不过再冷我们也得来!”

  “是的,这几天气温下降才8℃了;不过我觉得西洲比西北要暖和一点…”

  矮个子女人好奇地问:“看来你不是本地人,是…女主人的妈妈?”

  “对!不愧是搞社区工作的就是认真敏锐。”

  两人相视而笑,高个姓李的女人说:“就是。不然我们为什么会上门登记,对新生儿做基础信息采集。”

  “还是你们的服务做的好。西月有福刚问世就得到你们的关爱,十分感谢!”

  苏越带她俩进了卧室…

  开始苏越对她们的造访不很高兴,月子里不能见生人…但就在两天内她们母女也见了一大波亲戚;社区的工作人员难道就成了陌生人吗?

  现在还是预情期,别忘了政府时刻在管控…而且人家工作都做到家里来了,不得不佩服西洲社区管理工作做的到位。苏越暗暗称赞。

  把她们交给章晓纯后苏越又到厨房忙起来。她今天要做一个清炖鲫鱼汤,这鱼是她到自由市场去采购的,鱼贩说是清江河里野生的。苏越不太相信,因为目前禁鱼,早就不能随便捕捞,那还有野生鱼,都是饲养的鱼塘里的鱼。

  苏越打算再加一小块豆腐,豆腐也是高蛋白和鲫鱼一起煮发奶相当可以。

  在炒一个猪肝炒小萝卜片…这猪肝可是农家自己养的猪,她将猪肝切成薄片然后用面粉揉搓洗净里面的毒素,用水洗净,在用少量盐和香油腌制加一点点白胡椒粉搅拌均匀放置备用。

  白萝卜,要选用晚种的沙地红皮萝卜,这种脆甜沙糯,去皮切成薄片备用,做好米饭。

  上午时间里补一种水果羹,苏越听取了章晓纯的意见,保留常规项目。

  这些个苹果橙子就是常规水果,每天都可以吃一个的。

  说不同的是苏越要加水煮一下,在冷却后放一小袋女士牛奶,补充营养不足的问题。

  苏越忙完这个又把以前没吃完的燕窝泡一下,今天在下午准备煮一个燕窝羹。

  刚做完这些,小张和小李就从里屋出来了,“打扰了!如果给你们带来不便请谅解,这是我们的工作。”小张客气地说。

  “让你们跑路了,慢走!”苏越将她们二人送到门口。

  转身苏越就问,“她们咋知道我们家生了老二?”

  这让苏越想起当初自己单位那些超生的,单位总是让她带人突然就去哪家拜访查询。不过现在鼓励生育没什么好担心的,也挺佩服社区工作做的及时。

  往往到年底人口统计时要搞清这两项工作,一是出生的,二是死亡的。人口统计这是关键的两个项目,至于其他常驻和外出的以及流动人口那都有依据的。

  章晓纯解释道,“医院在网上有登记,社区在网上看到了他们区域内有新出生人口,所以要上门核实。”

  “就这点事弄这么半天?”苏越觉得她们很呆了会。

  章晓纯说:“西月睡的着呼呼被她们一整,醒了,大哭大闹不配合;两人等了一气,聊了一会天。”

  “到底她们对哪些信息感兴趣?”

  “就是给我量血压、侧体温,给西月称体重、量身高。”

  “还真是来做服务。”苏越不冷不热地说。就像当年反感她上门服务一样显得没觉悟。

  “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也给我打电话了,就相同的问题做了登记,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没有亲自上门来。”章晓纯这么看待这件事。

  “呆一方土地就得随人家管。今天登记是为了将来上学划片需要。”

  苏越随口一问:“住这个位置去哪上学呢?”

  “对面下坡那个学校,是一家官学。明年西楚就得去那读书。”章晓纯直接说出西楚上学的地方。这让苏越有了想法。

  “那明年上学西楚爷爷奶奶不是就隔远了,那接送上学的事不就没有人管了。”苏越突然提出这件具体事件。

  “你简直是对现在学校的运作还不熟悉吧!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在学校呆一天,早餐、中餐都在学校吃,晚餐都在寄读处吃。不然寄读处收那么高的钱,还包含一顿饭。”

  “原来是这样啊!只晓得孩子们一天到晚都在学校里住着,那寄读处是学校在管吗?”苏越显然对这些不很清楚。

  “不是!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四点钟放学,幼儿被家长接回家了,而小学校的小学生放学后就直接去了寄读处。”

  章晓纯给自己妈妈介绍到这些情况。

  苏越还有疑问,“我知道这个寄读处,是为了照顾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家里没有人接送孩子放学,没有人辅导孩子作业,而产生的校外辅导机构。完全是私人行为,但存在即合理,能生存即有市场。”

  “事物都是两方面的,虽然方便了家长,但也增加了父母的负担。这就是现实状况。”章晓纯知道这些情况。

  就像寒暑假补课,老师最清楚,但章晓纯从来不参与。她这个数学老师总是谢绝了邀请,她常说:“我在课堂上用功比他们去补习效果要好的多。”

  唉!一个入户走访勾起这么多的现实问题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e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e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