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七章:胡惟庸:送朱四郎一份大礼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笔趣阁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五百三十七章:胡惟庸:送朱四郎一份大礼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三十七章:胡惟庸:送朱四郎一份大礼!

  坤宁宫。

  寝殿内。

  两张寝榻,对角摆放着。

  浓浓的药味在殿内弥漫。

  朱元璋、马秀英平静躺在榻上,昏迷着。

  殿内,宫女太监活动,也小心翼翼,轻拿轻放。

  雄英、雍鸣坐在榻边,看着,昔日疼爱他们的祖父、祖母,安享平静的躺在病榻上。

  依着祖父祖母的高寿。

  即便真的要走,那也是喜丧。

  可作为亲人,即便是喜丧,依旧有诸多不舍,诸多不甘。

  雍鸣抬手,分别轻轻握住朱元璋、马秀英的手,“皇祖父、皇祖母,从福建传来消息了,父亲、母亲他们马上就回来了……”

  雄英听到这番话,抿了抿唇,悄悄把头转向一边。

  旁边侍着的宫女太监,注意到,雄英的眼眶微红。

  一时间,心中既难受,又有些担忧。

  陛下无疑是个严苛的皇帝。

  大明的皇宫,有一大堆规矩不假。

  可陛下也不是那种昏聩荒淫的皇帝,在宫内,只要老老实实,恪守本分,陛下也从不随意迁怒他们这些小人物。

  相反,更像是个大家长。

  威严的让人害怕同时。

  但绝大多数,也很体恤他们这些小人物。

  娘娘就更不用说了。

  如今,陛下和娘娘……他们心里也难受。

  当然,更多是担忧。

  既有对未来的担忧。

  而燕王回来的消息传来后。

  更加担忧了。

  他们这些身处皇宫,与外界隔绝的小人物,其实最容易察觉到时局的变化。

  自从燕王回来的消息传入宫中。

  哪怕,此刻奉天殿还在朝议,以什么样的规格,接待燕王时。

  他们已经能闻到‘燥热’、‘暗流涌动’的味道了。

  对燕王动手。

  那可就是皇家层面的斗争。

  他们这些,身处宫墙内的小人物,最容易被这种斗争牵连。

  若是太子和燕王的关系,如太孙和世子间就好了。

  ……

  就当整个皇宫,乃至整个金陵,都随着朱棣回来的消息,浮现一股莫名的燥热时。

  奉天殿,因此消息而特开的午朝也结束了。

  朱樉为首,藩王们在退朝后,率先结伴从奉天殿内出来。

  兄弟们,表情都有些沉凝。

  哼!

  某刻,周王朱橚忽然冷哼一声,“我看呐,四哥回来,这金陵城平静不了,今天朝堂上,某些人已经开始忍不住了,胡惟庸一个早已离开朝堂政局之人,算什么东西,今天整个午朝,好似变成他表演的平台!父皇、母后还没走呢!”

  “你不说话,没人把你当哑巴!”朱樉扭头,瞪视朱橚。

  老五心中有气的原因,他们也知道。

  午朝期间。

  老五提出,恳求大哥准许他返回江浙。

  在江浙等着老四,陪同老四回朝。

  老五有此提议的原因,其实很简单。

  江浙地区,是传统保守风气,最为浓郁之地。

  也是非雇工身股制工业,最为发达的地区。

  江浙地区可以说是保守派的大本营也不为过。

  老五担心,老四回朝途经江浙不安全,所以想在江浙亲自陪着老四,护送老四来金陵。

  可这个提议一提出来。

  就遭到了,朝中保守派的反对。

  胡惟庸一个没有官职的前宰相。

  特殊情况,得到位列资格,竟然也跳出来,高谈阔论,甚至还隐晦指摘老四,未经朝廷同意,就擅自在朝廷疆域,福建行省登陆芸芸。

  其心可诛!

  老四还没回来呢,就有人要给老四扣帽子,找罪名了。

  兄弟们不担心才怪。

  朱樉和朱棡,上了一辆马车后。

  朱樉透过车窗,看着站在奉天殿门口的胡惟庸、吕本等人,片刻后,收回视线,看向朱棡,“老三,刚才老五他们在,有些话,不能说,我就问你一句,要是大哥这次,真的对老四动手,伱要作何选择?”

  朱棡抬头,平静迎上朱樉的视线,随即笑了:“二哥,你不要试探我,我不会冷眼旁观的,我的封地,没有铁路,麾下的两个镇,虽然不能迅速抵达金陵,但我却可以,做出向北方佯动的姿态,只要在北方的其他兄弟跟随我这个动作,整个北方都得风声鹤唳。”

  “倒是你,我们佯动,可以打着,防备草原,你呢?一旦老四真的在金陵陷入险境,你想帮老四,就只能,派出你麾下的两镇兵马,沿着金蒙线,长驱直入金陵,你真做好这种准备了吗?”

  朱樉笑笑,身子微微后仰,“怕什么,临行前,我已经安排姚广孝做好准备了,大哥如果连老四都容不下,真要对老四动手,姚广孝会在接到我的消息后,第一时间,尽起我麾下两个镇的兵马,抢占北平车站内,所有的火车皮,一路狂奔南下,一路破坏后面铁路,阻断我麾下南下的消息,等我两镇兵马,杀到金陵时,或许朝中才能收到消息!”

  朱棡瞪大眼。

  疯了!

  他以为,二哥只会做出,两镇南下的佯动动作。

  没想到,二哥竟然打算,直接派兵冲入金陵城?

  “二哥,你……”

  不等朱棡说完,朱樉摆了摆手:“别瞎猜,我兵马南下,并未想过趁乱取而代之,最多,只是配合老四,把大哥拉下来,直接扶持雄英登基!”

  “雄英登基,蓝玉统帅的十五万北境军肯定就不会妄动,京营也不会妄动。”

  “雄英登基,就能直接大开杀戒,直接把朝野内外这些保守派,割韭菜般,连根刨了,咱们大明,也就能轻装上阵,全面效仿老四革新了。”

  “做完这些事情,我这个把自己亲大哥,把咱们大侄子父亲拉下皇位的藩王,就主动请罪,把所有的黑锅都背下来。”

  虽然朱樉说到这里,就停下来。

  朱棡却又好气又好笑瞪了眼朱樉,“二哥,如此一来,雄英都欠你一份人情。”

  老二的行动,保全了老四。

  大哥也只是被拉下皇位,最多,效仿唐朝的李渊,做个声色犬马的太上皇。

  老二插手,为雄英解决了,最难避免的问题。

  毕竟,大哥对老四动手,雄英夹在中间,才是最难受的那个。

  老二再把所有的黑锅背上。

  雄英也就不用背负,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污名。

  即便请罪,丢掉秦王爵位,雄英内心深处,肯定也十分感谢二哥。

  “难道,这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吗?”朱樉得意笑道:“大哥对革新,进一步退一步,玩着即勾住革新派,又笼络保守派的手段,这些年,我早烦透了,就连我们家尚炳,每次从老四燕京回来,都忍不住对咱们大明的现状抱怨牢骚,我就不信,你们家小子,没有抱怨?”

  朱棡笑笑。

  又满腹感叹。

  他们的长子,都送去老四燕华读书了。

  都一样,逢年过节回来,都会抱怨,大明现在这种,犹犹豫豫,徘徘徊徊的现状。

  甚至,私底下,因为自家封地,都没有任何变化。

  还会说几句,他们保守!

  朱棡收敛思绪,询问:“然后呢?”

  “然后,我就带着你嫂子去燕京,至于两镇兵马,交给尚炳,老四早嚷嚷着,要是我肯出海发展,他就支持我,到时候,就让尚炳带着这两镇兵马闯一闯,不是说,谭五海峡对面,有一块更加广阔富饶的大陆吗?”

  “老四现在的摊子这么大,他也开发不了,靳宓小子口中那个五大湖区,就给我们家尚炳,我想老四应该同意。”

  “到时候,再让雄英支援尚炳一些人口,尚炳想怎么折腾,我就不管了,我就和你二嫂在老四燕京享福。”

  朱棡唇角抽抽。

  朱老二这些年,进步很大啊!

  二哥明显也想效仿老四,不,是想让尚炳效仿老四,出走大明,自己在海外,开创一片基业。

  那么,他呢?

  还留在大明?

  说实话,谭五海峡对面那块大陆,如果真像靳宓小子描绘那般。

  想要攻取并不难。

  难得是后续发展。

  人口以及工农业设备。

  设备也不难。

  老四很早就劝说他们,也走出大明,为华夏后世子孙去开疆拓土。

  只要他们肯。

  老四一定会支持他们。

  可难就难在人口。

  老四燕华自己人口都不够,肯定不可能在人口方面支持他们。

  大哥当国,想要大哥支持他们,几乎想都别想。

  瞧瞧大哥怎么对待老四,就可知。

  ……

  奉天殿门口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e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e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