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四章:朱标已经毫无筹码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笔趣阁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五百二十四章:朱标已经毫无筹码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二十四章:朱标已经毫无筹码!

  盯着窗外,向后倒退的红树林怔怔出神。

  炼钢厂、蒸汽化生产线肯定让人震惊。

  可他更多在思考。

  为何,朝廷铸造不了大口径的岸防炮?

  今天参观,他也看了。

  燕华的铸炮法,也是用泥模。

  要说没有钢铁,这些年,朝廷陆陆续续,以各种名义,从燕华订购了一批钢铁,交给铸炮厂进行铸造。

  也是用泥模。

  可直到现在,朝廷铸造的大口径岸防炮,依旧解决不了沙眼的问题。

  性能就不说了。

  勉强可以使用的成品率,都低的让他愤怒。

  每百门,才有五门可以勉强使用。

  这种成品率,所产生的成本,比直接从老四燕华购买岸防炮,高五倍!

  燕华一门,性能优良的岸防炮,只要一万两白银。

  而朝廷自己铸造,性能差不说,成本就要五万两!

  为何,差距就这么大?

  ……

  “老四,你跟爹说实话,为何朝廷的铸炮厂,伱大哥用盗取你们燕华的铸炮技术,甚至,连钢铁都从你们这里购买,却造不出性能优良的火炮?”

  此刻,最前面的马车内。

  朱元璋也提出了这个问题。

  朱棣叹了口气,“父皇,你别看铸炮似乎是玩泥巴,可其中涉及的技术,其实一点都不比火车机车生产线简单,甚至更难。”

  “一个合格的工人,经过简单培训,就能在机车生产线进行生产。”

  “可直到现在,我们掌握铸造岸防炮的技术,已经将近十年,可真正能做好泥模的高级工程师,也只有一千多人!”

  “一门岸防炮,长度最小都十米,铸造的泥模越大,越容易在泥模塑性过程中,出现细微问题,而一个小小细微问题,就可能导致,一门岸防炮最终制作失败,在泥模塑造的过程中,十分考验工人的经验和手感……”

  一般的科技产品,是越小越难造。

  可偏偏火炮是反着的。

  体型越是庞大的火炮,泥模塑造的难度就越高,铸造过程,也越容易出问题。

  也恰恰是泥模铸造太困难。

  早在蒸汽机出现后。

  科技研究司,就开始研究钻孔法,离心法。

  钻孔法,就是仿照火枪制造。

  不过,现在被钻头的问题卡住了。

  钻一个口径十几、几十厘米,长度最小十米的孔洞。

  所需的钻头,根本不是把火枪枪管钻头放大就能解决的。

  离心法则是一种概念。

  有研究人员提出,把钢水装入一个,夹层铁管中。

  在充填钢水的同时,用蒸汽提供动力,让夹层铁管高速旋转。

  如此,钢水就会在冷却前,均匀分布在铁管的夹层内,然后,只要把夹层内,冷却的钢管,进行退管处理即可,就能制造出,一根没有一点沙眼瑕疵的炮管。

  想法很好,概念也很好。

  但离心法涉及的技术难点,无疑更多。

  “而且,当初锦衣卫盗取的只是技术,而生产不光有技术就行了,在生产过程中,还设计工艺流程技术,这部分技术,锦衣卫不懂工业,根本没有重视,所以,造成了朝廷铸炮厂的成品率这么低。”

  如果朝廷铸炮厂,掌握了工艺流程技术。

  即便性能不好。

  可成品率至少也不会这么差!

  “所谓的工艺流程技术,就以岸防炮举例,在塑造泥模的过程中,不同泥沙添加的先后顺序,各种泥模的先后顺序,我们经过这么多年,充分发挥工人的积极性,耗费了无数时间和钱财,才摸索到一套最佳流程,当初盗取盗用,以及后来的生产实践中,朝廷的工厂,以及中原的商人,只看重产品本身的技术,并没真正重视,生产过程中,工艺流程技术。”

  朱元璋点头,默不作声。

  心中,却忍不住责备朱标。

  这些事情,如果和老四商量,本来可以得到老四倾囊相授支持。

  可自作聪明,拉不下面子,导致这么多年过去了,朝廷铸炮厂,依旧连成品率都提不上去。

  搞来搞去,最终结果,竟然是造不如买?

  自作聪明!

  ……

  随后几天,朱棣便不再陪同参观,给众人发放特别许可证后。

  朱标为首大明出访团,可以任意在燕华各处参观。

  朱标去了蒸汽化改造后的土桥村自行车厂、沈家的钟表厂、大剧院、动物园、沼气照明工厂……

  期间,朱棣又抽时间。

  专调了一个火车车头。

  拉着内阁为他准备的几节特制车厢,陪众人乘坐火车,往返吕宋中原地区。

  切实体验乘坐火车。

  ……

  于此同时。

  南海上。

  距燕京尚有五十里左右。

  一支十分狼狈的舰队,正在缓慢航行。

  其中三艘,甚至连风帆都断了,只能依靠其他船只拖行。

  为首,旗舰甲板上。

  王靳宓和谭五,看着夜间,远处明亮的灯塔亮光。

  谭五转头,看着王靳宓,剥着一颗,黑乎乎烤焦的东西,笑骂:“你再吃,可就把咱们带回来的种子都给吃完了,要是让周潮知道,非得和你拼命不可!”

  靳宓笑着,把剥掉烤焦黑皮后,露出的软糯白色部分,一口咬掉,咀嚼同时,含糊不清说道:“没事,这种土疙瘩,只要有几个,生根发芽后,用茎插钎都能进行繁殖,而且,谁让周潮自己不和咱们一起去的……”

  “谭叔,你还别说,这土疙瘩,还挺好吃,可惜,咱们携带的泡菜吃光了,不然,配着泡菜,应该更好吃。”

  谭五听着靳宓含糊不清的声音,不由笑而摇头。

  说道:“这东西的确是个好东西,口感也不差,对土地要求也不高,最主要,对雨水要求同样不苛刻,产量还不小,如果能在咱们燕华通过培育,成功后,单凭此物,就能养活不知多少人。”

  靳宓点头,“咱们燕华还好,主要是对中原影响更大,中原有太多地方,无法垦荒种植传统粮食作物,就说蒙汉示范区吧,在关中、晋地收成不错的谷子、黍子之类作物,蒙汉示范区虽然也能种植,可产量只有关中的一半,以至于蒙汉示范区种植最多的就是玉米和高粱,甘州地区干旱严重,当初,我们和师姐,在师傅回朝助战,北征灭元时期,游历甘州地区,那边可真荒凉,百姓是真的穷,那边,即便是玉米,收成都不怎么好,如果这土疙瘩,能在甘州种植,咱们中原汉民,就能大规模向甘州迁徙……”

  “在鸡笼屿休整,不是说,我师公,带着太子他们正在咱们燕京吗?这次回去,就把这土疙瘩拿出来,倒要看看,太子是不是还要针对我师傅,要是没我师傅这么多年,为大明付出这么多,太子现在,指不定什么样子呢!”

  谭五看了眼,义愤填膺的靳宓。

  他们在鸡笼屿休整时,听说了,炮击土桥村、太子派遣松江口水师前往鸡笼屿的消息。

  说实话,他都不知该怎么评价太子了。

  谁给太子的勇气。

  挑战他们燕华?

  要不是王爷无意中原。

  要不是,大家伙儿一心想追随王爷,在这四海之上,为炎黄子孙,探索、扩充生存空间。

  没兴趣中原。

  要不是有太孙这层关系,就凭燕华现在的实力,轮得到太子做储君?

  他甚至怀疑。

  如果王爷现在,对陛下表露出,想要问鼎中原。

  陛下极有可能废了太子,改立王爷!

  谭五拍了拍靳宓肩膀,“别生气,要是太子,听闻咱们这次发现的这块庞大陆地,今后,还对咱们王爷不放心,处处针对咱们王爷,说不得,即便王爷不愿意,咱们燕华军民,都要抬着王爷,打回中原,把太子拉下皇位!”

  靳宓不由笑了。

  倒不是笑话谭五口气大。

  而是笑话谭五不切实际。

  当今天下,谁敢替师傅做决定?

  即便要打回中原,那也一定是师傅,下定决心。

  不过,他看难!

  从吕宋省,向南出发有龙洲等着燕华去开拓发展。

  从徐福省向东北出发,又有一片,比龙州大十几倍的疆域,等着燕华去开拓。

  师傅怎么可能回中原。

  除非……

  小师弟雄英,未来无法继承储君之位。

 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,他可以百分百肯定。

  燕华和大明必然爆发旷世之战!

  作为师傅的学生,和小师弟雄英一起生活那么多年,他们很清楚,雄英小师弟和雍鸣小师弟,在师傅师娘心中的分量,是等同的。

  虎毒不食子。

  太子也不是那种昏聩的人。

  怎么也不可能,废了小师弟的太孙之位吧?

  “不吃了。”靳宓拍了拍肚皮,笑道:“留下的几袋子,带回去,给小小小师弟吃。”

  哈哈……

  谭五顿时被逗笑。

  王爷再添一子,他们也知道了。

  可小小小殿下,现在才几个月大吧?

  ‘这群小家伙,小时候能遇到王爷、王妃,真是太幸运了。’

  谭五看着举起望远镜,迫不及待,盯着燕京方向的靳宓,心中不由感慨。

  他们能遇到王爷,何尝不是一种幸运。

  只是,没法儿和靳宓这群土桥村孩子比罢了。

  ……

  翌日。

  清晨。

  王美人一边为朱标整理衣服,一边小声担忧询问:“太子爷,今天就要和燕王提大十字铁路计划了吧?”

  这段时间参观。

  所有人的底气都被打没了。

  接下来的谈判,可以说,太子爷毫无筹码。

  也不知,这个小叔子,会不会趁机拿捏太子爷。

  “嗯……”

  “父亲!”朱标刚轻嗯一声,朱允熞突然冲进来,激动道:“刚刚收到消息,四叔他们几年前出发的探险队马上要回来了!”

 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e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e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