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七章:蒙古使节团、纳土纳捷报,齐抵金陵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笔趣阁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五百零七章:蒙古使节团、纳土纳捷报,齐抵金陵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零七章:蒙古使节团、纳土纳捷报,齐抵金陵!

  “快快快!”

  “抓紧时间登船,咱们陆军不能让海军小瞧了,海军已经歼灭陈朝海军,但他们的战船上不了陆地,接下来的战斗,还得看咱们陆军的。”

  “将士们,你们中很多人都是新兵,第一次参加实战,怕不怕?”

  “不怕!不怕!不怕!”

  ……

  燕京,海军军港码头。

  黑漆漆的钢盔起起伏伏,钢盔下,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。

  最小的也就十八九岁。

  最大的,不过二十四五岁。

  新一代,年轻的燕华军人,脸上洋溢着昂扬战意,背着燧发枪,脚踩着橡胶底,帆布高帮的筒靴,发出‘嗒嗒’的整齐步点声。

  嘹亮喊着‘不怕!不怕!不怕!’。

  登上一艘艘混合动力商船。

  隶属海陆军后勤部的蒸汽运输船,都跟随着周潮为首的救援队回大明了。

  所以,接到大军开拔前往马六甲的命令后,陆军只能按照燕华的动员体系,立刻征召海商商船。

  对此,海商积极配合。

  海商们,并没有因为被征召运兵,只能勉强维持运输成本而不满。

  甚至,由于动员所需的船只有限。

  而海商商船很多。

  海商们为了争夺这个光荣的任务,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。

  最后,海商商会不得不出面协调分配任务。

  海商之所以如此积极。

  首先出于商人对燕华政权的认同,以及身为燕华人的荣耀感使然。

  这样的情况,在整个燕华,都十分普遍。

  其次,此番打垮陈朝,对于燕华的工厂主、海商、工人,乃至农民都有十分大的利好。

  这些年,燕华的工商业发展,已经因为陈朝控制马六甲,受到了极大限制。

  一旦打垮陈朝。

  马六甲海峡就会为燕华掌控。

  燕华的货品,就可以轻松贩运到更为遥远的西方。

  这条从唐朝就兴起的海上丝路。

  燕华上上下下,其实已经期盼很多年了。

  现在,终于要付诸实际了。

  何况,此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,打垮陈朝后,陈朝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,很快就能享受到燕华百姓,能得到的同等政经权力!

  ……

  海军这边。

  海军部部长吕珍,亲自代表海军方面,协助陆军开拔。

  叶成等已经以上将军衔退役的老将们,也跟着来见证,属于燕华的盛世。

  叶成站在吕珍身后,听着面前小跑经过的陆军中低级将领的鼓噪声,不由没好气笑道:“谭渊、柳升,小心我向王爷告你们挑拨海陆两军关系!”

  这两混账。

  为了刺激陆军战意,竟然把海军,当做他们的噱头。

  谭渊肩头扛着两颗金色星星,讪笑道:“叶老将军,这眼看着,马上又要年底了,这几年,你们海军好家伙,一口气更新换代了十六艘铁甲舰,一艘铁甲舰的花销,都足够我们武装一个镇了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这回,俞靖统帅十六艘铁甲舰,直接全歼了陈朝230艘大小战船,这份战果,举世震惊啊!”

  “我们陆军这么多年,还是维持两个镇、又四个混成协,一个混成骑兵协,瞧瞧这次出兵,一个镇还滞留在徐福省,燕京还要留一个混成协,我们能动用的,只有一个镇、三个混成步兵协,一个混成骑兵协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我和老柳也没办法,下面兄弟要求进步的态度太积极了……”

  叶成瞪了眼掰着手指头给他数陆军家当的谭渊。

  笑骂道:“伱个滚刀肉给我闭嘴!”

  不过,他也没办法否认谭渊的话。

  海军装备的新式铁甲舰,的确太耗钱了。

  就像谭渊说的。

  一艘铁甲舰光是建造成本,不算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,都足够武装一个陆军镇了。

  蒙的那一层钢板,随着钢产量增加,花销还不是大头。

  铁甲舰真正高造价的地方,主要集中在蒸汽机和新式大口径大威力的舰炮。

  一门舰炮的成本,就赶得上,陆军炮营半个营的搭建成本了!

  一艘铁甲舰要装配三十门这种舰炮啊!

  舰炮这种大口径大威力的火炮,制作工艺,比威力更大的岸防炮都难很多倍。

  蒸汽机就更不用说了。

  海军用蒸汽机。

  和工厂生产线上的蒸汽机,虽然同样都叫蒸汽机。

  但建造用料,以及建造工艺都远超生产线上的蒸汽机。

  海军用蒸汽机,不是一个大锅炉。

  就用现在海军中装备的侯爵级战舰来说吧。

  动力舱有四组蒸汽机,四组蒸汽机既可以独立的驱动铁甲舰的四个桨叶。

  同时也能串联组合起来,为一个桨叶提供动力。

  光是这套设计,其中的复杂性,就把成本推高了数倍。

  这也就罢了。

  为了实现更好的蒸汽推动力。

  四组蒸汽机,使用的都是小锅炉。

  所谓的小锅炉就是一个燃烧室上方,用来煮沸水的高压锅炉,不像工厂生产线上,那种燃烧室上方只有一个巨大的锅炉。

  海军蒸汽机燃烧室上方的锅炉,是由一百个小锅炉组成的。

  燃烧室的高温火焰,能从一个个小锅炉的空隙中,更大面积的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。

  同时,每一个小锅炉内,由于水的体积小,升温也快,能产生更多的蒸汽。

  ……

  总之,这套工艺复杂的不行。

  以至于,铁甲舰的建造成本十分吓人。

  即便以燕华如今的富裕,过去两年,王爷和内阁也是咬牙,才以每年八艘的速度,总计为海军建造了十六艘铁甲舰!

  一直看着陆军将士登船,没有说话的吕珍扭头。

  笑看谭渊、柳升,“放心吧,俞靖那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,我不会支持。”

  铁甲舰建成。

  俞靖看到铁甲舰的威力后,就在海军内部搞出一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。

  提议,要建造四个战斗纵队。

  每个纵队,要配置八艘铁甲舰,四纵队总计三十二艘。

  每一个纵队,要配置十六艘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木质运输船。

  在俞靖的设计中。

  如此,每一个纵队,配置经过加固,使用普通蒸汽机的运输船后,就可以确保,一个舰队,在海上航行半年,不需要陆地补给。

  不得不说。

  俞靖这个设想真的很不错。

  这样配置的一个纵队舰队。

  几乎可以代表燕华,行走在海洋的每一处角落。

  但燕华现在的财政,负担不起这个庞大造舰计划。

  同时,也无力支持海军,去大海周边的各个国家进行访问,传播燕华的影响力。

  另外,他认为,铁甲舰的技术在未来,肯定还会发展进步。

  没必要,把海军经费预算,一下子全都用于造舰计划。

  事实证明,拥有十六艘铁甲舰的燕华海军,已经是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了。

  再添加铁甲舰,就构成了叶成等人提出的武力浪费理论。

  “咱们这十六艘铁甲舰,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,也不知,传回中原后,太子以及那些仇视王爷的人,会如何……”

  吕珍眼底忧虑一闪而逝。

  继续说道:“所以,接下来,海军不会添加新舰,海军预算经费,都会拿出一大部分,去支持造船技术的研究。”

  这就是他的想法。

  或许,他的年龄,对新式海战,已经无法和俞靖这些热血中青代相比。

  但他比俞靖等人更稳重,考虑到的东西更多。

  这也是当初他本打算和结义兄弟一起退役时,王爷挽留他,让他出任海军部长一职的原因。

  当时,王爷也是这么评价的。

  现在,海军为造船厂提供部分研究经费,让造船厂进行技术储备。

  技术积累,有了较大进步后,就建造一两艘试验船。

  验证后,继续研究,继续进行技术储备……

  如此,等其他政权的海军力量,追上燕华海军时,就会发现,燕华又拿出了更为先进的技术。

  如此,才能保证燕华海军技术上的优势。

  还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。

  “此去,你们好好打,只要你们打得好,今年年终预算,我这个海军部长也会支持你们陆军扩编,别的不敢承诺,至少支持你们陆军,保证现有编制的情况下,至少再扩编一个镇,外加一个混成协。”

  燕华陆军,目前为止,也只有两个整编镇。

  以前,用不了这么多兵力。

  而且,王爷麾下,能够出任镇一级的将领,实在不多。

  最早时候,王爷自己统帅一个镇,让谭渊协助,手把手教谭渊,谭渊才勉强拥有担任一镇统制的能力。

  新式军队,和冷兵器的军队不一样。

  更加复杂了。

  柳升来了后,才成立了第二个整编镇,第二镇。

  这些年,周浪这个混成骑兵协协统,先后参加了吕宋肃清战。

  倭国之战。

  此番,还要参加灭陈之战。

  周浪这个昔日江宁县的小衙役,领兵能力,尤其是统帅骑兵的能力,也算是历练出来了。

  燕华也是时候成立一个整编骑兵镇,作为战略打击力量了。

  同时。

  一旦灭亡陈朝后。

  必须在陈朝驻扎一个整编镇。

  现在的第二镇,调去陈朝是必然的。

  而且。

  随着此番海战强烈的冲击战果传扬开。

  他也无法预料,会对大明内部,太子以及太子系,产生什么冲击。

  未来,太子朱标主政的大明,又会和王爷的燕华,走到何等地步?

  未雨绸缪。

  趁着这些年,时局稳定,扩编陆军是一定要做的。

  现在,燕华海陆军总兵力十万人。

  刨去海军的一万五千多人。

  陆军只有八万五千人。

  如果和太子发生龌龊。

  八万五千人可不够。

  燕华至少要拥有二十万步军才行!

  ……

  谭渊、柳升为首的陆军诸将,全都被吕珍的思虑惊呆了。

  他们没想到,吕珍竟然考虑的这么长远。

  至少要支持陆军,组建二十万规模的兵力!

  这样一股力量,就算是辅佐王爷打回中原,恐怕都可以试一试了吧?

  咕噜!

  吕珍听到众人咽口水的声音,笑道:“王爷志不在中原,咱们都知道。我也知道,其实这些年,大家看着咱们燕华受委屈,看着太子始终不肯全面效仿学习燕华,让中原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,其实,心里面也有,打回中原的一时义愤想法。”

  众人不由讪笑。

  这种想法,的确会在某些时候,看着大明不公正对待燕华,对待王爷。

  看着中原百姓,依旧过的艰难。

  会在某一瞬间产生。

  不过,冷静下来后,大家没有这种想法。

  毕竟,他们也是亲眼看着太孙在王爷身边长大的。

  虽然王爷、王妃没有对外说过任何话。

  其实,大家心里明镜似的,都知道,亲自养育教导数年,太孙在王爷和王妃心中的分量,并不输世子。

  其实,他们也把太孙看成了王爷和王妃的亲子。

  这不光他们这些燕华官员、将领。

  燕华的工厂主、商贾其实也是这么想的。

  尤其是,太孙和王爷、王妃的学生,采绿姑娘结成连理后。

  这种认同感就更加强烈了。

  要不然,燕华的工厂主、商人们,怎么会这般鼎力支持太孙呢!

  说白了,在大家伙儿心中,太孙未来继承大明江山,就是王爷的另一子,继承大明罢了。

  若非如此。

  真以为大家伙儿是泥捏的?

  手中的火器是烧火棍?

  这么多年,一直对太子的行为,选择忍让?

  若非上有陛下,下有太孙。

  此番,就不是灭陈。

  恐怕上上下下,都会高喊,打回中原,解救中原百姓了!

  ……

  “所以,陆军扩军二十万,是为了应对未来新形势,用来防守,以及在四海扩充咱们燕华疆域。”

  吕珍略微停顿,紧接着,大手猛地一挥:“可如果,有一天,太孙出了什么事,或者,太子太咄咄逼人,咱们也可以旦夕间,挥兵中原,只要出兵十万,先抢占福建,在福建,咱们有很好的民意基础,且福建的地形地貌,十分利于防守,抢占福建只要巩固一年时间,咱们就可以以福建及燕华人力资源,组建三十万强军,分兵两路,一路在海军配合下,沿江浙地区,直驱金陵,一路攻广西,入川蜀……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e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e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